2015年度张齐华副校长述职报告
发布作者:陈云龙 发布时间:2016/1/7 15:56:02 浏览(

    刚刚过去的一年,对我来说看似普通而平凡,实则又充满挑战和乐趣。新的岗位、新的困难、新的机遇、新的发展,每一项,都是我工作与人生旅程中值得珍藏与品味的。

一、管理工作寻找新突破

    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意义非同一般。分管学校这两块工作,对自己而言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挑战,总担心因为自己的能力、眼界、水平不够,而影响学校的发展、教师的发展、学生的发展。感谢校长室各位成员的引领、支持与宽容,感谢教导处、教研室、教科室各位同仁的协同努力和共同付出——吴静主任的勤勉,林春曹主任的沉稳,朱萍主任的创造性,梁旭艳、吴贤、朱志林、崔兴君、李苏的协同配合,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辛苦的布置、落实、反馈和评价,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才得以一一落实、成绩斐然。

2015年,教学与科研管理上,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,我们着力做好了如下几件事。

    首先是“整合”。多少年来,教学、科研、队伍建设始终分属不同的学校管理板块,下设不同的管理机构和行政部门。于是,教学归教学,科研归科研,队伍建设归队伍建设,大家分头行事、各司其职、多管齐下。这样的制度设计,既增加了管理成本,又消耗了管理效能,同时还给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了无形的负担和压力。2015年,我们以“基于教师课程的名师发展”项目研究为抓手,通过教师课程的研发、设计、实施和评价,将教学、教研、科研三者有机融为一体,以教研提升教学的研究内涵,以科研提升教学的科学品质,以教学丰富教研和科研的实践趣味。一年来,全校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做好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,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、专业特长,研发富有个性的教师课程,彭荣辉老师的童谣课程、朱萍老师的绘本作文课程、吴贤老师的数学绘本课程、王淼老师的水墨画课程等脱颖而出,在全区乃至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力,学校主办的“基于教师课程的名师发展研究”展示活动成功举行,独特的名师发展路径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,相关成果以专集形式在江苏教育正式发表,影响广泛。

    其次是“变革”。从情智课堂的探索与实践,到“情智新课堂”的创生与摸索;从“四小课堂”的提炼与概括,到“登山式课堂”的孕育与生长,北小的课堂改革始终行走在路上,并不断地进行着探索与超越,以期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,也最适切情智教育理念的发展之路。2015年,“12岁以前的语文:学校语文课程的实践与研究”国家一般课题的深入探索与实践,为我们拉开了新一轮课堂改革的序幕。如果说,之前的课堂改革,更多还只是一种感性的探索,这一年的课堂改革则多了一份理论的自觉。并且,从12岁以前的语文,到12岁以前的数学,乃至于12岁以前的生命教育、科学教育、品德教育……“12岁”已然跨越学科界限,成为我们新一轮课堂探索变革的新标识。

    最后是“质量”。教研也好、科研也罢,最终都是指向教学的质量、指向绿色的教学质量、指向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质量。为此,我们结合不同学科的特质,着力研究绿色质量体系,以质量撬动教学研究的纵深发展。语文学科,我们摒弃“分析+练习”的传统学习模式,而以“海量阅读、自由表达”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;数学学科,我们摒弃“机械+重复”的传统学习模式,而以“主题研究、数学思考”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……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,我们将知识本位的质量观转向素养本位的质量观,并最终实现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。在全区质量调研及各级各类学科素养监测中,我校学生均表现出良好的学业与思维水平,教学质量稳步提升。

二、教学工作寻找新发展

    要想持续推动全校课堂教学变革,作为分管领导,自己能否率先垂范、身体力行显得尤为重要。2015年度,我有机会执教教学生涯的第一个一年级,我珍惜这样的机会,着力以自己的课堂为实验室,努力通过学习、思考、实践,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课堂教学模式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展示基于日常课堂的教学变革的可行性和实践价值。

首先是对多所实验学校的实地考察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。取经过后,对课堂教学变革有了自己的感性认识和体会。其次是典型课例引路。反思自己以往的课堂,精致、封闭,看似完美,实则并没能给学生留下太多独立思考、自主参与的空间。为此,我结合《9+几》《7的乘法口诀》《认识方向》等典型课例,通过不断地否定、再否定,试图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思考与解构,并逐渐建构更向着学生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形态。尽管案例并非完全成功,但这样的尝试,还是让自己看到了新的可能。

    再次是,全校引路。为了给全校教师提供解剖的对象,我主动上了一节家常课。备课时间控制为半天,为的是增强它的可行性。整堂课,三个主问题的设计,学生的三次集体研究与讨论,三次互动式的展示与交流,给大家描绘出数学课堂的新思路。尽管也非十分成功,但这种尝试还是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认可,也增强了我继续沿课堂变革走下去的勇气。

最后是,回到日常课堂。每天课堂中扎扎实实的变革,才是真正的变革。为此,不敢说自己的理念有多新、行动有多实,但每一节课,从备课到上课,从作业到讲评,我努力让自己尽量往后退,将学生推向前台。能少讲尽量少讲,能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完成的任务,尽量让他们自己完成。一年的尝试和坚持,让我品尝到些许的喜悦——学生渐渐懂得如何在组内进行学习了,主动性更高了,参与的面也更广了。更让人可喜的是,这样的尝试,短期内也没有显示教学质量的滑坡,这无疑将更大激励我未来的课堂变革之路。下一年,期待与更多教师在课堂变革的路上一同前行。

    当然,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,下半年,我在北小、北分、樱花小学、红山小学、立贤小学、月苑小学六所学校,以听课、研课、交流、对话的方式,深度参与他们的数学教学实践、教学研究、教师发展活动,尽自身所能,对六所学校尤其是后五所学校的数学教学研究工作,给予相应的指导,并毫无保留地将北小的数学教改经验、团队建设经验等与另五所兄弟学校进行分享,并从他们身上学习宝贵的经验,以实现校际之间的经验共享。

    回顾这一年来,在自身业务发展上,也取得一些成绩。近10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,并成为《江苏教育》的封面人物,《小学教学》专门开辟了“齐华专栏”,呈现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研究成果;执教的10余节观摩课及讲座在全国、省、市、区各级层面进行展示,获得广泛好评;主持的省级课题继续开展研究,阶段性成果在省级刊物正式发表。2016年,我将再接再厉、再创佳绩。